找到相关内容196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析数息法中的“六妙门”

    多罗禅经》( T15 ·301-310, 《达摩》)作“数、随、住(或‘’)、观、还(或‘回转’)、清净”,《阿毗昙毗婆沙论》( T28· 104-107, 凉《婆沙》)、 《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》...sa.na (相)的关系;又不译“”而译为“”,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这两个词与惯用的“”( 'samatha )、 “观”(vipa'syanaa )相混之故。vivarta ( viva.t....

    林昭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3044456.html
  • 般念”的“六妙门”辩证

    将“般念”传入中国。  “般念”记载于阿含经典、律藏,以及后世的许多论书中,主要有两部分︰一是“十六胜行”,二是“六妙门”。  “六妙门”中的六,指出它包含“数、随、、观、还、净”六项;而“妙门”意指这六项彼此缘起,形成道次第。[1]  如何对“数、随、、观、还、净”下操作型定义?这六次第的立有多少商榷的空间,比如可否减少几项,增加几项?还是一定就是“六法”?当然,依据缘起法皆无自性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3947361.html
  • 略谈学习佛法的技巧

    所说的定境有三种:刹那定、近行定和定。其中,“近行”的意思是接近,接近固住不动的定;“”的意思是固住不动的定,指心与目标合一;而刹那定是行者在日常生活中达到的刹那间的定境。简单说,近行定指内心...个相当宽泛的概念。每一种禅定的前状态都是该禅定的近行定。刹那定的层次和近行定相当。跟近行定和定只能产生于打坐中不同,刹那定可以产生于行者内观的过程当中。班迪达法师在著作中指出,禅定“就好像心黏着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949569.html
  • 从凡人到圣者阿罗汉——禅观的发展

    清净喜乐、专注等情况发生,以至于会遍满全身。如果继续调心修学,则会发生色界定。  而慈心定可以通过一些偈语的背诵而发生,也可以亲近有慈心定经验的行者时发生。  不过以上的修行是因人因环境而异的,...。  在一般看来,一系列成功的禅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,基本理论的学习、基础维巴沙那、禅那之、维巴沙那之深化、阿罗汉果证。  作为一个从来没有禅观经验的人来说,开始阶段进入止禅训练是比较困难的,同时缺乏...

    dhiti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3849827.html
  • 断智证德 清凉和谐——立断烦恼 顿超菩提

    自解脱,无取无舍遍三千。  无勤法行任运住,无缘无戏论。  三轮体空自净义,顿然觉脱见本然。  生生世世利有情,超然觉性文殊剑。  非空非有非执见,正见无取无舍岸。 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现象...灭尽烦恼与分别念,现出住之觉受,此则名为寂止;而后明了觉受现前,这就叫做胜观;当二者双运时,就称为止观双运。此时对乐贪执为乐贪觉受,堕入欲界,出现如黎明之天光一般明了的觉受,即是明嗔觉受堕入色界,如...

    释光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1459212.html
  • 试论玄奘法师所见印度及孟加拉国之佛教

    不同,但在某些地方他们又于同一所寺庙。这位中国来的朝圣者记述道,小乘常习禅定,四处经行,或静坐,这与大乘行者的三昧与般若行相去甚远。  玄奘进一步论述道,不管在哪里都会有一个长老会(即比丘僧伽)...

    [孟加拉国] 吉大港 僧伽跋梨耶长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0561728.html
  • 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

    寺西楼下。洎十三日,照与五十余僧,同往金刚窟。到无著见大 圣处,虔心礼三十五佛名。照礼才十遍,忽见其处广博严净,琉璃宫殿,文殊普贤一万菩萨,及佛陀波利,居在一处。照见已,惟自庆喜,随众归寺。其夜三...

    .藕  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1068313.html
  • 阿姜普 · 谭尼育的回忆

    自己说的。  他离开那个定力层次后,来见阿姜索,阿姜索却告诉他,“这个定力层次是定(appana samadhi)。可以肯定,你在这个定境什么洞见与知识也没有。只有明亮与静止。如果心永远处在那个...

    坦尼沙罗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3971668.html
  • 恒强法师:《佛法概论》听课笔记第八讲

    有近行定、定、四禅八定、九次第定等类别。   定:又称为根本定。心达到一境性,禅支现前、具足并能很好的保持。   近行定:接近定,但没有达到定,禅支现前但不显著、不稳定。   四...;五八十具”)已经学过了。   戒:梵语s/i^la,巴利语 si^la。音译尸罗,清凉义。指心防非恶之警戒性。   (1)声闻戒   在原始教法中,戒指的是声闻戒。   声闻,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4777151.html
  • 般念简介

    就是定。进一步应当练习入于定中愈久愈好。  站立时的修行方法与静坐时差不多,都是保持宽松舒坦,觉知气息。行禅时最好先站立在经行道的起点,闭上眼睛,觉知气息。等到心平静下来,能觉知气息之后,才微微...般念简介  依据上座部佛法(Theravada),禅修的法门可概括地分为两大类,即止禅与观禅。止禅是培育定力的修行方法,观禅则是培育智慧的修行方法。这两大类法门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──止禅是观禅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5549296.html